春日大社国宝殿

盔甲殘存配件:串接失去的歷史

A 頭盔
1791年,春日大社 的一座倉庫遭遇一場火災,這些殘存配件就是原本保存在裡面的盔甲所遺留的。雖然火災毀掉了大多數色彩鮮豔的有機材質,例如皮革、絲綢,但這些殘存配件仍然有助於研究十二至十六世紀的多元裝飾風格。
B 頭盔
舉例來說,頭盔A、B皆來自十三世紀的大鎧。頭盔A上的裝飾圖案有兩隻鹿,因為古人認為鹿是神道教神明的使者。仔細看右邊的鹿,可以發現頭上有兩個小洞,表示曾經在此處加裝鹿角。頭盔B上裝飾的是牡丹花和蝴蝶的浮刻,這兩種雕刻主體象徵著勇敢和個人榮耀。兩頂頭盔的正面、背面和側面均有鍍金。相反地,頭盔C(十二世紀)比較樸素。它的裝飾很少,只在正面和背面有鍍金。兩相對照之下,說明隨著時間的推移,頭盔變得更具裝飾性。
C 頭盔
這些配件在對照之下也可以展現盔甲如何反映武士的社會經濟地位。頭盔B上栩栩如生的牡丹花無疑地生產成本昂貴,鳩尾板D(十六世紀)上典雅的龍膽花也同樣昂貴。有趣的是,這塊鳩尾板的擁有者還另外委託製作兩隻飛翔大雁的裝飾,因為古人認為大雁是吉祥的鳥類,可以示警武士免遭埋伏。龍膽花、大雁的組合與奈良地區武士世家越智氏的家紋極為相似。由於越智氏是春日大社的虔誠信徒,這套盔甲可能曾經屬於越智氏。
在這些殘存配件之中,有些提供了有關其生產地區的線索。頭盔E(十六世紀)上有著工匠春田宗次(約1590年)的署名。春田流派以生產脊狀條紋頭盔而聞名;它們比鉚接頭盔(像是頭盔A)更輕,也更容易大量生產。
E 頭盔
理想情況下,這幾套盔甲應可完好無缺地保存。然而,即使只有這些殘存配件,也有助於進一步描繪武士文化和美學的樣貌。許多學者努力將這些配件與神社倉庫的繪圖記錄進行對照;說不定將來有一天就能重現盔甲原來的色彩和裝飾。
この中国語解説文は観光庁の地域観光資源の多言語解説整備支援事業で作成し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