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
本宫供品古神寶類
蒔絵箏

這架古箏是供奉於神殿的祭神寶器之一,被指定為國寶。此類樂器在奈良時代(710-794)從中國傳入,並因用於宮廷雅樂演奏而備受貴族社會青睞。然而,此古箏並沒有任何被使用過的痕迹。「箏」作為一種撥弦樂器,琴弦通過箏體上的雁柱排列,用指甲撥弦演奏。其箏體用金粉蒔繪的技法繪出流水、植物等美麗的景色,呈現出如大理石般的紋理。除金銀粉外,還獨具匠心地使用了銅粉。裝飾內容包括雲、飛鴻、蝶、鴛鴦,甚至罕見地描繪了蜂和蜂巢。十分有趣的是水平方向看似流水的紋樣,垂直角度看時則像飛鳥翱翔於懸崖之間。這種細緻入微的刻畫被認為是平安時代(794-1185年)工藝的傑作。儘管漆面剝落嚴重,但箏的邊緣仍存留著採用華麗的「沃懸地螺鈿」(在漆面上施金銀蒔繪,然後鑲嵌貝殼的精緻螺鈿工藝)技法製成的「寶相花紋」(意為「尊貴的花卉紋飾」,由牡丹、蓮花等花卉組合而成)。該古箏是極為貴重且罕見的日本漆工藝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