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大社国宝殿

【重要文化財】

鸞獸葡萄鏡

這面銅鏡是 唐朝(618–907年)時在中國製作 的,後來在1331年由後醍醐天皇(1288–1339)捐贈給春日大社。在這裡所展示有裝飾的一面是鏡子 背面。鏡子表面將被高度拋光,形成反射表面。
鏡子的主要部分裝飾了各種動物,包括孔雀、鳳凰、奔馳的馬、護法獅以及像是水獺的哺乳類動物。背景中,蝴蝶在葡萄藤蔓之間飛舞,象徵豐產和繁榮。正中央有一條盤踞的龍;有一個開口,可以從這個開口穿上繩子,變成提繩,方便攜帶。內側的分隔環飾有一連串的小圓圈,外環飾有棕櫚葉的圖案。
彌生時代(約公元前900年至公元300年)之後,銅鏡開始發揮重要的政治和宗教作用,並開始以神聖物品生產使用。一面這類的銅鏡被當作三神器之一在皇室內傳承,而另一面則供奉在伊勢神宮。像這樣的銅鏡在七世紀到八世紀期間非常流行,日本國內各地都出土了許多有著幾乎相同設計的銅鏡。不過,這面銅鏡沒有被當作考古文物,幾個世紀以來反而一直被細心保存,狀況極佳。出於種種原因,這面銅鏡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產。
この中国語解説文は観光庁の地域観光資源の多言語解説整備支援事業で作成しました。